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在血糖高时可能会引起尿糖阳性,但尿糖阳性就一定是糖尿病吗?回答是否定的。在非糖尿病情况下也可以有尿糖阳性的表现,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。许多原因可引起尿糖试验阳性,单纯尿糖阳性患者空腹血糖不一定增高,不能做为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。
尿糖阳性机理
肾脏具有过滤重吸收功能,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含有一定的葡萄糖,但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中,所以虽然尿液中还有极微量的葡萄糖的,但是尿糖定性检测结果是阴性的。
肾脏对于血糖吸收的这个限度,我们通常称之为“肾糖阈”,一般情况下,肾脏的肾糖阈在8.88~10.08mmol/L之间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的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,就会出现血液中的糖分进入尿液,出现尿糖阳性的情况。
导致尿糖阳性的因素
1. 饮食性糖尿:主要与饮食中摄取大量糖类有关,偶可见于进食大量水果的正常人。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,检测尿常规的话有可能发生糖尿,为一过性餐后尿糖阳性。如果尿糖阳性是因进食引起就要管好自己的嘴。
2. 应激性糖尿:可见于颅脑外伤、脑血管意外、大面积烧伤、情绪激动等情况。随着病情的缓解,血糖恢复正常,尿糖可转为阴性。
3. 妊娠性糖尿:妊娠末期,抑制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,使肾糖阈下降而出现尿糖阳性。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,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而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。
4.肾性糖尿:常见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原发性肾性糖尿、慢性间质性肾炎等。老年人肾脏功能生理性减退也有可能出现尿糖阳性。与真性糖尿病都是有区别的。
5.甲状腺功能亢进: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,使消化道肠壁的血流加速和糖的吸收增快,因而在饭后血糖增高而出现糖尿。
6.其他:如肢端肥大症、嗜铬细胞瘤、库欣氏综合征、晚期食道癌等患者。
7. 假性糖尿:口服一些药物,如利尿剂、头孢类抗生素、雷米封、阿司匹林、维生素C等,也可使尿糖呈假阳性反应。
尿糖阳性未必都是糖尿病
出现尿糖阳性,主要取决于血糖水平和肾脏对于血糖的过滤重吸收功能。
由此可见,尿糖升高只是反映血糖是否超过肾糖阈的一个指标,并不是血糖的真实反映,有的人血糖正常,但是其肾糖阈低,就有可能出现尿糖。
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检查结果,并结合患者自身的血糖具体控制情况、所用药物、身体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情况等综合分析尿糖阳性问题。
出现尿糖阳性要咋办
一旦发现尿糖阳性,就应该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,必要时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,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判断尿糖阳性是否为糖尿病或由其他原因引起。
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尿糖阳性只要找到原因,偶有尿糖阳性不用过度担心,定期复查即可;需要治疗的,要遵医嘱积极进行治疗,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好血糖,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。